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陈海泉 向汉品 杨继东
在泸溪蓝天高科有限责任公司的智能化车间中,机械臂精准运转,中控屏幕上实时跃动着各项数据。经过智能化改造的生产线,正将有色金属废渣转化为高纯度电解锌、锌合金等产品——这正是泸溪蓝天高科以“新智”推动“锌质”的生动写照。
作为湘西州内有色金属含锌废渣资源综合利用的领军企业,该公司始终聚焦有色金属冶炼领域的创新突破与可持续发展,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奋力向更高远的蓝天振翅腾飞。
科技创新筑牢产业“锌”根基
蓝天高科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公司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州级次氧化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导起草了国家标准GB/T21651-2018《再生锌及锌合金锭》。与中南大学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后,公司率先实现了电解锌自动剥离技术和高能富氧除铁技术的突破,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湖南省有色金属行业50强企业。
目前,公司拥有多项自主授权专利,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一种次氧化锌的回收方法”发明专利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24年6月,公司成功研发“N235煤油萃取剂从低含锗溶液中分两段萃取锗的方法”,并于2025年4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显著提升了稀有金属的回收效率与纯度。
与此同时,公司大力推进生产智能化改造,建成有色金属冶炼碱洗中浸车间,实现24小时电脑精准控温与实时监控,最大程度回收利用锌资源。2025年9月,新建的铟生产线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并实现稳定运行,为延伸产业链注入了新动能。
“过去处理废渣是难题,如今通过技术创新,我们能将废渣中的锌、镉、铟等金属‘吃干榨尽’。”蓝天高科相关负责人李忠华在全自动生产线前介绍道。
转型发展守护碧水蓝天
走进蓝天高科厂区,传统冶炼企业烟尘弥漫的景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环境与规范的环保设施。“十四五”期间,公司围绕低碳、绿色和高质量发展,在清洁能源利用、节能工艺创新、装备升级、新质生产力培育及锌废渣综合利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2020年,公司实施清洁能源战略,投资1650万元自建LNG燃气站,以天然气替代燃煤,并淘汰两台热效率低的燃煤流化循环床锅炉,实现年节约标煤1200余吨,有效促进大气污染减排与绿色可持续发展。2021至2024年间,公司累计投入2.5亿元,实施了年处理6万吨锌废渣综合利用项目,以及年产8万吨电解锌生产工艺优化与标准厂房改造项目。
通过创新次氧化锌生产工艺、配套余热锅炉、推广电解锌清洁生产技术、推进装备升级与人工智能应用,公司实现了产能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双重目标,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据测算,公司年减排废水18.5万吨,水循环利用率提升50%以上,年节约标准煤0.65万吨、硫酸4800吨、片碱450吨,企业市场竞争力、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乘势而上注入工业强县动力
2025年6月,公司年产8万吨电解锌生产工艺优化及标准厂房改造项目正式投产,推动全年产值实现跨越式增长。当前,公司正围绕四季度总体目标任务,全力抓好生产经营,不断拓展市场,保障产品供应与质量稳定,努力突破原料瓶颈,强化市场把控与风险防控,稳住生产经营基本盘。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推进装备提质升级与智能化改造,不断夯实降本增效基础,充分发挥电解锌规模产能与产业配套优势,为实现产值、产能、产品和效益“四个倍增”的年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主要负责人张孝兵表示,公司将继续坚持以“发展循环经济、做强锌废渣产业链、打造行业领跑者”为战略目标,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守安全环保、智能制造、守正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理念,践行“国家增收、企业增效、员工增资”的共同愿景,为泸溪实现工业强县目标持续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