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乡村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部分地区仍面临着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产业链断层等诸多困境。要突破这些困境,需以“精品思维”重构产业逻辑,通过品质提升、品牌塑造、集群布局、科技赋能等路径,推动乡村产业从“盲目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资源依赖”转向“价值创造”。
以品质“精”,筑牢产业发展根基。聚焦“土特产”核心优势,建立起品种选育、种养规范、加工工艺的全链条标准体系,对接“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设置高标准的产品质量门槛,强化品质保障。充分调研分析市场需求,开发功能型、定制化产品,如富硒农产品、药食同源产品等,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通过成立农民合作社、入股分红、基地务工等方式,强化利益联结,破除农民“重眼前轻长远”“重个体轻合作”的小农意识,从源头上消除以次充好、自砸招牌的可能,保障产品质量。
以品牌“精”,重塑产业价值标杆。整合地域品牌资源,结合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构建“国家地标+区域公共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的品牌矩阵,融合本地乡村文化、民俗故事、非遗技艺等元素,打造具有情感共鸣的品牌形象,赋予品牌文化价值。突破初级产品思维,推动农产品深加工的产业链延伸,如开发即食食品、保健品、文创衍生品等,形成“主产品+衍生产品”的品牌产品集群,并通过“品牌授权+渠道共建”等模式拓展市场,提升品牌市场渗透率。
以技术“精”,激活产业核心动能。强化与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引进优质品种,推广无人机植保、智能温室大棚等技术,实现高效生产。通过搭建农业智慧管理平台,引入病虫害AI检测系统,实现精准化种植养殖、可视化生产。将省州县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柔性引进的专家等分类组团,通过集中培训、下沉指导等方式开展科技服务活动,让小农户也能变成“田秀才”“土专家”。培养一批懂销售、会经营的电商“新农人”,利用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拓宽销售渠道,将乡村特色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以布局“精”,优化产业区域生态。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共性,打破区域壁垒,分片区进行统筹规划,聚焦“小而美”特色产业,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形成优势互补的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打造独具特色的区域性产业品牌。通过整合周边资源,打造产业联盟,构建“生产基地+加工园区+物流枢纽+电商平台”产业集群,推动仓储、包装、营销等配套服务集聚,降低交易成本,形成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