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等的车还会不会来? 杨岳 绘
近年来,随着吉首市城市框架不断拉大,老城区、乾州新区、湘西高新区和高铁新城协同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拓展线路、增加运力、提升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城市扩容提质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在城市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部分公交线路的服务水平却未能同步提升,与市民日常出行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等不起、用不上、白开行”成为不少市民对部分线路的普遍反映。优化公交运营时间、增加发车频次、科学设置站点,已成为市民呼声较高的现实需求。
以连接吉首老城区与高铁新城的22路公交线路为例,该线路开通近4年来,根据高铁运营时刻持续优化调度安排,基本满足了旅客与市民的接驳需求。然而,同期开通、同样以吉首东站为终点的21路、23路公交线路,却在连接雅溪片区、湘西高新区与高铁新城方面表现乏力。尽管客流量存在差异,但运营时间止于下午6时30分、单程仅配置3辆车开行等现实因素,直接导致市民“等车难、乘车难”。
同样存在运营短板的是7路公交线路。该线路沿途有州民中、雅思初中、乾元小学、溶江中小学等多所中小学,诚信御景园、幸福里、名门江山、溶江小区等大型居民小区和州人民医院、市公安局、州人民法院、州行政中心等行政单位,是一条典型的高需求通勤线路。然而,目前该线路最晚运营至下午6时30分,恰恰错过了下班、放学的高峰时段。此外,发车间隔过长、单程仅3辆车运行,也使得市民在出行中常常“望车兴叹”,线路运营效率与服务功能未能充分释放。
城市公交是市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更是衡量城市文明与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尺。在吉首城市能级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公共交通系统也需与时俱进。有关部门应开展广泛的调研,收集并结合城市实际发展与市民反馈意见,系统优化运营时间、调整车辆频次、完善线路布局,逐步培育稳定的乘客群体,推动公交线路健康可持续发展,使其真正成为便民利民、畅通城市的流动风景线。
袁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