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媒体+”“纳福村集”双轮驱动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团结报2025/09/16 10:17:40 分享到

湘西网9月16日讯(特约全媒体记者 刘番 通讯员 杨塑峰)“家人们快看!这簸箕里的红辣椒,晒得像团小火球,红得发亮、油得透光,指尖一捏脆生生的,凑近闻全是湘西大山里的太阳香——不管是炒菜炝锅、炖肉提鲜,还是剁成辣椒酱,放一勺就能香到多扒两碗饭!”近日,保靖县复兴镇大妥村的“乡村振兴—大妥村”直播间热闹非凡。镜头前,47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彭秀尧化身主播,双手捧着满满一簸箕晒干的红辣椒,笑得格外实在,连说话都裹着股辣椒般的热乎劲儿。

作为“媒体+”工程的“纳福村集·流动供销”计划首次尝试,大妥村于7月25日注册“乡村振兴—大妥村”抖音号并开播。村里还请来专家开展专业电商短视频培训,把直播带货的“秘籍”学了个透。这账号也不负期待,透着股挡不住的“火劲儿”:网友评论里满是“想要农产品链接”的催单声;“主播书记”更带着村民探索直播带货,把村里的优质农货——从刚晒好的红辣椒,到带着清香的干菜、土鸡蛋,一路卖到了全国网友的购物车。这热闹的带货场景,正是保靖县用“媒体+”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能的生动写照。

“村播”实践:从起步探索到成效初显

大妥村逐步构建起“设施+人才+供应链+宣传”的完整体系。该村已在村部建成助农直播间1个,并联合复兴村、甘溪村、马洛村、村厨小院等7家村(企业),整合出涵盖油茶、腊肉、食用菌、碱水面等近20类农产品的特色货盘;同时建立“农户直供+平台收购”双轨供应链,近20户村民常态化供应干菜、辣椒等农产品;通过专业培训培育本土主播2名、后台运营3人,村干部带头直播打破“没人懂、没人干”困境。运营数据实现跨越:7月25日首播仅644人次曝光、1单9元交易,一个多月后累计完成900单交易、超1.1万元销售额,单日稳定80单、1000元左右,8月9日更创4.6万人次曝光、4120人观播的峰值。宣传上,村“两委”联合团队拍摄了20条乡村振兴主题视频,单条播放量均破1万次,为直播间引流。

“虽说咱们直播带货有了起色,但实实在在的难题还不少。”彭秀尧坦言,“专业设备、专职主播和运营、物流成本高等问题,我们也盼着能逐步解决。”

县域统筹发力:“媒体+村集”构建振兴新格局

大妥村的实践,为保靖县全域推进“媒体+”提供了鲜活样本。2025年,保靖县委、县政府在“村厨村艺”文化IP基础上,创新打造“三村三茶”(村厨村艺村集、茶超茶马茶BA)乡村文化体育活动品牌,其中“纳福村集”被定位为产业转化的关键载体。此前,保靖县专项调研大妥村“纳福村集”建设与流动供销直播运营情况,明确其核心功能——推动流动供销与村集深度融合,探索农村供销改革;将乡村集市与直播场景有机结合,打造充满乡情乡味的特色直播空间,让“田间地头”变身“乡土直播间”。

为让“纳福村集”落地见效,保靖县打出“内外兼修”组合拳。一方面,深耕本土人才培育,打造“乡村主播”“村寨代言人”,构建覆盖全县的新媒体矩阵;另一方面,借力外部资源,借鉴广东省《“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实践经验,依托湖南广电集团传播优势,持续放大村播热度与村集影响力,让“流量”真正转化为“销量”。

保靖县将以“纳福村集·流动供销”直播为示范,逐步辐射全县重点乡村,进一步壮大乡村本土直播团队,构建区域性农产品供应链体系,针对性解决设备、人才、物流、标准化等难题。通过“媒体+”“纳福村集”双轮驱动,将特色产业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实效,让更多农户借势增收,让保靖腊肉香飘武陵山、油茶结出致富果,在酉水之畔绘就更生动的乡村振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