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唐庆 杨帆 田宏贵 通讯员 刘建阳 张宏建
金秋时节,走进永顺县松柏镇田间地头,沉甸甸的富硒猕猴桃挂满了枝头,金黄的稻穗随风飘逸,火红的辣椒在阳光下交相辉映,烟农们忙着采烟、编烟、烤烟,四大特色产业发展绘就了乡村振兴的新蓝图。
松柏镇位于永顺县东南部,坐落于湘西第二高峰羊峰山下,地处全国罕见的微生物发酵带、土壤富硒带和植物群落亚麻酸带。近年来,该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丰富的农业资源,把发展富硒猕猴桃、现代烟草、高山蔬菜、优质稻米四大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种,特色产业链带动,“一村一品”的区域特色已基本形成。该镇先后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乡镇、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省安全发展示范乡镇、省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猕猴桃产业蓬勃发展
在坝溶村的红心猕猴桃基地,40多岁的种植大户萧翼正在对猕猴桃进行培管,掐尖去枝,促进猕猴桃果实生长。萧翼说:“3年前,我投入10多万元栽种了5亩新品种猕猴桃,目前,已发展了金红1号、红阳、金红50号等四个品种,通过采摘和网上销售,每年收入10多万元。”
56岁的杨双英投资600余万元建厂房创办了永顺县湘金果果食品有限公司,公司通过猕猴桃深加工提质增效,破解了猕猴桃销售难的瓶颈,是我州猕猴桃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民营企业。其核心产品有果粒、果酱、果脯、果汁、衍生产品为酵素、果酒等系列,年加工猕猴桃600吨,通过线上线下或实体店销售,公司年加工猕猴桃鲜果110多万斤,产值达580余万元,年盈利约116万元,直接带动486户1900余人发展产业,户平均增加收入8000余元。
目前,全镇猕猴桃种植面积3.5万亩,品种以米良一号为主,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年产量达8.8万吨,产值1.8亿元。基地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个(其中省级示范社2个,州级示范社1个),获有机食品认证1个、绿色食品认证11个,注册“御扇果王”“善平庄园”等商标16个,目前已成为湖南省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
为促进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永顺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引进大果型高糖优质猕猴桃新品种“中猕二号”,2024年在松柏镇建成了年育苗量超过12万株的“中猕2号”育苗基地1个,打造了“中猕2号”猕猴桃种植基地430亩。基地建成后待猕猴桃丰产产量将由原来1500公斤/亩稳定提高至2500公斤/亩,亩产值提高3000元至4000元。同时,还创新发展模式,采取“猕猴桃+魔芋”“猕猴桃+土鸡”等林下套种套养新模式,预计平均亩产值可由5000元增至7000元左右。
现代烟叶促农增收致富
在松柏镇现代烤烟工厂,兴棚村的烤烟种植大户向照国正在组织烟农将刚采摘的烟叶编烟上炕,他高兴地说:“我今年种了60亩的烤烟,政府投资现代烤房采用生物质燃料,不仅减少环境污染,能够实现精准控温,而且节约了烘烤成本,预计可实现收入30多万元。”
近年来,该镇把发展壮大烟叶产业作为强镇富民的重要举措来抓,成立了工作专班,层层压实村(社区)责任。政府投入专项资金,为烟农建设现代化烤烟厂房,提供集中烤制设施。专职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为烟农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并实施烟叶种植补贴政策,减轻烟农的经济负担。优化烟叶品种,探索推广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烟稻”隔年轮作栽培制度和高产栽培技术,创办了“烟叶—水稻”轮作试点和“烟叶—油菜—水稻”轮作试点,全镇烤房全部改为生物质燃料,节约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出台职业烟农培育政策,落实烟税返还机制激励措施,完善配套设施,重点打造220余亩高标准基本烟田,激发了农户种植积极性。
目前,全镇有烟农360余户,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1万亩左右,品种以改良云烟87为主,年产量1.72万担左右,产值约3000万元,连续11年获“湘西州万担烟叶生产乡镇”荣誉称号,实现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户的持续增收。
蔬菜大米产业富民强镇
在花桥村从事农副产品收购、销售的本地老板方杰正在组织人员将采摘的辣椒装袋、过秤、上车,准备销往桂林、深圳等地。他告诉记者说:“这里的海拔高,辣椒产量高,品质好。今年我计划收购销售辣椒2600吨,加上自己50亩辣椒种植基地,年销售额可达800万元,可以提供临时就业岗位500个。”
2024年,全镇种植辣椒、土豆、茄子、白菜、萝卜等高山蔬菜1.1万余亩,产值达5500万元以上,通过农顺蔬菜等8家专业合作社推广“1+1+4”产业模式,即由农户向合作社申报一项种植计划,合作社按照市场需求确定一项种植品种,最后实行合作社统一育苗、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销售,亩均产值达5000元以上,带动3000余人实现增收。
目前,松柏大米是该镇的又一支柱产业,种植面积稳定在1.8万亩以上,产量1.2万吨,产值8000万元,建立专业合作社12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个。按照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的发展思路,打造“品牌+N”模式,以松柏大米品牌为核心,辐射带动全镇14个村社区,因地制宜发展优质水稻,建设溪州米业、三坪村国家级有机稻米生产基地、松柏大米示范区,推动稻旅融合,松柏大米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
奋楫正当时,风正好扬帆。松柏镇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从松柏大米、富硒猕猴桃等品牌的发展,到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必将推动农副产品和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短评:
近年来,永顺县松柏镇党委政府坚持“一产领跑,二三并进”发展思路,以富硒猕猴桃、现代烟草、优质稻米、高山蔬菜为基础的第一产业稳步发展,以编藤、插花、工艺品等手工业为支撑的第二产业来势较好,并积极推进以羊峰山、五连洞、松柏水库等旅游景区景点为依托的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但要进一步做强特色产业,助力县域经济腾飞,还需多管齐下。
比如针对猕猴桃、松柏大米等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可聚焦产品升级、品牌打造及产业链延伸。可以依托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永顺猕猴桃试验站,积极开展猕猴桃产业优化工作,逐步改变现有品种结构单一的局面。同时,整合各类资源,借助线上电商平台、社交媒体宣传,线下参加农产品展销会、举办采摘节等方式,全方位提升产品知名度和提高产品销售渠道及利润率。
产业链延伸能释放更大潜力。如发展猕猴桃深加工,将猕猴桃制成果酱、果干、果酒等产品,不仅能提升产品效益,还能带动编藤等手工业发展,为其提供包装订单,实现产业联动共同发展。
随着第一产业的发展壮大,也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可发展水果采摘园、传统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乡村旅游项目,并与羊峰山等景区联动,不断完善和丰富第三产业内容,促进文旅消费,形成“一产筑基、二产增值、三产增效”的良性循环。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周楚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