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龙霞 张衡
七月的湘西,酉水河两岸橘园叠翠,绿浪翻涌。在龙山县苗儿滩镇隆头社区的柑橘园里,石任和帮工们正忙着管护果树。
左手稳稳攥住剪刀,瞄准、扬剪、回腕,伴随“咔嚓”一声脆响,多余的枝条应声落地。他动作利索,眼神专注,微抿的嘴角透着一股山民特有的韧劲。
“这是新引进的品种‘明日见’柑橘,今年是第二次挂果,估摸着产量能有6万多斤。”石任直起身子擦了擦汗,声音里藏着不易察觉的期待。
41岁的石任是龙山县里耶镇比耳村人,年幼时因意外失去右掌。命运的骤变曾将他推入低谷,但大山赋予的筋骨却从未被折断。凭借着常人难及的毅力,他硬是练就了单手操持农活的过硬本领。
2011年,在家人的支持下,石任从父亲石宗林手中接过20余亩橙园,开启了与橙子结缘的人生。
依托“里耶脐橙”的招牌和全家人的付出,短短几年,他就将种植规模扩至100多亩。
“脐橙产量高、销路不愁,可品种老化导致价格上不去。”石任回忆时眉头紧锁。微薄的利润空间,迫使他必须寻找新路子。
2018年,石任自费前往四川眉山等地考察柑橘选品、市场和种植技术。在反复比较、结合本地气候土壤条件后,他决定引进“春见”“红美人”“明日见”等更具市场潜力的品种。
可产业升级之路,步步是荆棘。2018 年,新栽的“春见”因水土不服,成熟后果肉泛酸,投入的30 万元打了水漂;2022 年大旱,几万株精心培育的果苗在烈日下枯死,连片的焦黄刺得人眼疼。连续的打击,让这个沉默的汉子在田埂上坐了整整一夜。
“既然干了,就没有回头的理。”这句从牙缝挤出来的话,像一粒倔强的种子,在石任的心田里顽强地扎下了根。
为种好管好新品种,他费了不少苦心:专家下乡,他必定早早等在田头;培训课程,无论多远,他必定准时赶到;书本、手机成了他的新农具,深夜灯光下总有他钻研的身影。他还把身心都“钉”在果园,早出晚归记录细微变化,将知识化作测土配方、绿色防控、科学疏果等精准行动。
功夫终究不负有心人。2024年,重点保留的“明日见”,首次挂果,产量达2500公斤;2025年,“红美人”的产量预计有5000公斤左右。
如今,石任的果园面积发展到了近400亩,他也成了乡亲们争相请教的对象。“老石,你给的防虫方子太灵了,喷两次就见效!”“ 石哥,帮我看看这叶子咋发黄了?”……他的实战经验成了大家眼中的“真经”,有5户种植大户常年跟着他学技术。
产业渐成规模后,石任还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带领着乡亲们抱团发展,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一步步织密产业链。合作社全年用工总计超过160人,其中残疾人与易地搬迁扶贫户56人,年务工费支出达80余万元。
“跟着他干了4年多,每年收入2万元左右,从不拖欠工资。” 隆头社区居民田五妹乐呵呵地说,稳定的务工收入让她家生活改善不少。
“地不会亏待勤快人!认准了路子,就铆足劲干下去。”看着枝头摇曳的一颗颗果实,石任目光坚定,话语里满是土地的温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