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珊珊
7月10日,吉首网民龙某某为博流量和关注度故意捏造“一个晚上雅溪天桥不翼而飞,吉首重大新闻”的视频,导致谣言扩散。无独有偶,7月13日,杭州一男子为“起号”身穿黑上衣和斗篷,行为诡异爬进地铁车厢,造成乘客恐慌……
在这些为蹭流量编造谣言与为博眼球爬进地铁车厢的荒诞场景里,我们目睹了一场场流量至上的“饥饿游戏”。然而,为了流量不要底线并不可取,树立一个正确的“流量观”至关重要,我们在追求高流量的同时,更要坚守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坚持传播正能量。
要流量但不能唯流量。流量的追求如同一把双刃剑,若缺乏正确导向,则可能导致人性扭曲,有时甚至引发严重后果。如造谣者龙某某,其炮制的谣言虽获得短期流量,却撕裂了社会信任;杭州爬车厢男子看似赢得关注,实则危及公共安全。流量虽好,但只要流量不顾吃相,则终究会被社会抛弃,被时代淘汰。
我们要高流量,但是更要传递正能量。这世间所有的美好和温暖的故事,都需要有序的力量去守护。饮鸩止渴拼流量的做法,只能让自己的道路越走越窄,最终无路可走。只有高流量和正能量相得益彰,源源不断推出有品质、有温度、有思想的作品,用责任和流量共同为网络空间传递文明与美好,才会更有影响力和生命力。
高质量内容往往自带流量。纵观整个网络,那些真正大流量的作品往往诞生于对真善美的精准捕捉。而“龙某某被约谈”“杭州男子被封号”,恰恰印证“无根之萍终将枯萎”的传播铁律——缺乏正能量的流量泡沫,终究经不起事实与时间的双重检验。
正如广大网友所言:“要让‘正能量’与‘高流量’如DNA双螺旋般交织上升。”让高流量与正能量来一场“双向奔赴” 。这就要求各个平台当好“守门人”,用“不放过”杜绝“不道德”;创作者要修炼“内功”,用“有意思”包裹“有意义”;受众应提升鉴别力,用“不围观”拒绝“无底线”。每个人都要像守护眼睛一样守护网络空间,共同营造积极、健康、友善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