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楚怡
当下,“共享菜园”在各地悄然兴起,成为城市居民体验田园生活、亲近自然的新选择。这种将城市需求与乡村资源有机结合的模式,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但要让“共享菜园”模式行稳致远,需针对现存问题,从多方面推进建设。
目前,一些“共享菜园”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运营模式单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满足城市居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共享菜园”项目的支持力度,改善交通条件,完善水电供应、灌溉设施,建设公共厕所、休息亭等配套设施,让居民能便捷地参与到播种、浇水、施肥、收获的全过程,感受四季变化,享受劳动乐趣。同时,考虑到亲子家庭的需求,可在菜园周边增设科普展示区,帮助孩子们了解农作物生长知识,培养劳动意识。
为促进乡村发展,盘活闲置土地,应鼓励和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共享菜园”建设。除农民个体经营外,吸引企业、合作社等参与,利用其资金、技术、管理优势,创新运营模式。可将“共享菜园”与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等相结合,打造综合性的乡村旅游项目。农民不仅能出租土地获得租金收入,还能提供技术指导、托管服务等增加劳务收入。同时,可推出采摘节、农耕文化节等特色活动,丰富用户体验,吸引城市居民频繁往来乡村,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
此外,要加强对“共享菜园”运营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服务质量标准和监管机制。相关部门要定期对“共享菜园”的服务质量、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查,对不达标的经营主体进行整改或淘汰。经营主体自身也要加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为租客提供专业、贴心的服务,包括精准的种植指导、及时的托管服务、农产品的质量保障等,让城市居民放心租赁、安心体验。
“共享菜园” 模式潜力巨大,只要围绕居民需求和乡村发展,进一步完善各项措施,就能让其更好地发挥连接城乡的桥梁作用,让城市居民享受田园乐趣,让乡村实现产业兴旺,为城乡融合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