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折翼天使”都能在阳光下安全奔跑

团结报2025/04/25 09:24:54 分享到

团结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彭琴 通讯员 钟慧雯 任彤庆

“捂住口鼻,弯腰跟着老师走!”最近,在吉首市领航残疾人服务中心的院子里,一群“折翼天使”在消防员的带领下,手拉手完成了一场充满童趣的消防逃生演练。急救知识、消防体验、禁毒科普变身“互动游戏”,为25名智障患者及家长送上“成长护航礼包”。

这是吉首市政府办(禁毒)、市红十字会、市消防救援大队、市残联携手州红十字会和州强戒所等开展的“部门联动送技能 护航‘折翼天使’成长路”主题活动现场一幕。

急救课堂:家长变身“急救能手”

“孩子吃东西卡住了怎么办?”培训室里,吉首市红十字会讲师莫老师用人体模型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家长们围成一圈跟着比划动作。“我来试试!”家长李女士在老师指导下,成功完成了操作,“以前刷过很多急救视频,今天亲手练了才觉得踏实!”

“溺水了怎么办?碰到有人溺水又怎么办?”莫老师让孩子们模拟遇到溺水的场景,教会他们首先要保证自己安全,再利用木棍、长绳等工具进行搭救,不要盲目地下水施救。

“大家注意看,发现有人倒地后首先要确认环境安全,并判断患者有无呼吸和心跳。”莫老师一边讲解,一边跪在人体模型旁示范。“这位穿红色衣服的阿姨,请您来试试判断患者意识。”在莫老师的邀请下,小区居民李阿姨小心翼翼地拍打模型肩膀,俯身倾听呼吸。“01、02、03……用力!保持节奏!”莫老师跪在模拟人旁边,手把手指导大家进行胸外按压。“原来正确的心肺复苏这么费力,但为了救人一定要坚持!”物业负责人陈先生满头大汗地说。

消防演练:孩子摸着救援车笑出声

最热闹的当属消防车“零距离体验”。消防员特意放慢语速,手把手带孩子们触摸消防器械。“这是机动链锯,就是光头强用来砍树的那个!”“这是呼吸器,让我们在救火时能够自由呼吸的!”18岁的煊煊第一次摸到消防车上的救援装备,咧着嘴笑个不停。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轮流背上空气呼吸器和面罩体验“吸氧”。室外空地上,消防员将灭火器使用简化成趣味四步曲:“提罐子、拔插销、瞄火根、压把手!”家长陈女士在消防员的指导下,对准油盆火焰根部喷射,瞬间扑灭火苗。“原来灭火器操作这么简单!”她感慨道。

演练现场,一名“厨师”面对熊熊燃烧的油锅手足无措,这时消防救援大队的何队长一个箭步冲上前:“别慌!记住‘盖锅盖、关煤气、湿布覆盖’三步法!”参与者们轮流体验油锅起火的应急处置。“我从来不知道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泼,今天真是长知识了!”李阿姨在成功用锅盖灭火后感慨道。消防员还特别提醒:“遇到油烟机着火,要先关电源再灭火。”

禁毒“来找茬”:识破零食伪装陷阱

“跳跳糖?这可能是毒品!”在禁毒宣传区,家长和孩子们围着“伪装毒品模型”展台玩起“来找茬”。禁毒人员举着仿真“奶茶包”“贴纸”揭秘新型毒品伪装术。“妈妈,这个糖不能吃!”16岁的小元指着展台大声提醒,引得周围人点赞。活动开设了“禁毒知识”趣味问答,孩子们答题赢奖品,在游戏中筑牢了识毒防毒意识。

禁毒人员通过仿真毒品模型、案例展示等形式,向家长和社区居民普及新型毒品的伪装性与危害性,重点强调如何识别高危场景、引导孩子远离诱惑。“原来毒品可能伪装成零食或贴纸,这样的宣传非常及时!”家长张先生表示。

“我们中心的孩子们都是一些心残智障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和老师都担心会出现一些如厨房着火、气道梗阻等突发情况,我们向市红十字会申请开展相关培训后,他们第一时间协调各部门并现场对接沟通,有针对性地给我们提供了安全知识技能培训,让我们更加有底气和信心去照顾好孩子们,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吉首市领航残疾人中心刘老师说。

从急救模型的实操按压,到消防演练中的积极互动;从毒品模型的触觉对比,到云梯上的勇敢攀登,这场“技能送教”行动用细节筑起安全网,更用温度叩响心门。

“安全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的拥抱。”该市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推出更多“沉浸式”安全教育,让每个“折翼天使”都能在阳光下安全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