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余江明 周楚怡 通讯员 彭艳丽
暮春时节,龙山县石牌镇近3万亩的百合基地迎来生长旺季。新叶舒展的翠浪间,孕育着一个跨越甲子的富民产业。
作为全国“一村一品(百合)示范镇”,近年来,该镇持续围绕“特”字文章,坚持走规模化、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之路,加速推进“三产融合”,全力打造“百合小镇”。
山水赋能:自然基因编码产业振兴路径
连日来,62岁的村民舒彩玉背上药桶,与伙伴结伴而行,来到果乐农业科技公司位于上母村的百合土壤连作障碍治理示范基地,熟练地进行打药作业。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一方特色成就一方产业。石牌镇的亚热带山地季风性湿润气候、弱酸性砂壤及富硒元素,为优质百合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气候和土壤环境。自20世纪60年代起,从野生栽培、引种试种到规模种植,经过多年种植探索与实践,该镇逐步发展形成百合规模化产业格局,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百合)示范镇”,出产的“龙山百合”成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为提升百合品质,近年来,石牌镇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培养和建立百合产业研究队伍,着力解决百合种球脱毒、试管苗培育、连作障碍等问题,打造石牌洞、桂英、上母、桃源“一线穿珠”型百合示范基地,加大推行无公害百合生产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的普及力度,加强百合质量监管力度,力求从源头上堵住劣质百合出口,确保百合产品质量。
“国家、省、州有关农业专家长期对百合产业进行育种、土壤优化改良、种植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百合单品种攻关、连作障碍等问题。”三代从事百合产业的果乐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张光召感激地说,“果乐是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龙头企业,但此前一直以销售鲜果和干百合为主,目前正邀请专家进行百合产品研发,希望在大家帮助下能进一步提高百合产品附加值,当好龙头企业典范。”
纵向掘金:全链贯通激活产业乘数效应
农业若不搞加工,好似努力一场空。石牌镇深谙,让百合从田间走向车间,借助深加工实现产品价值倍增,是产业突围的关键所在。
步入湘北一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建的标准化百合加工厂基地,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有序施工。该公司由镇内5家百合加工企业全额自筹资金成立,建立种植基地2000余亩,计划建设智能化百合深加工产业园区,聚焦食品、保健品、医药等领域,增建冻干百合、百合粉、百合提取物生产线,打造集百合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生态。
如今的石牌镇,已形成“55家合作社+24家加工企业+118户种植大户”的产业矩阵。近年来,随着百合产业提质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高标准示范基地、百合产业园、种球交易市场、冷链物流仓储中心、标准化百合加工厂等项目正有序推进,曾经“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正在向科技赋能的现代化产业集群蜕变。
横向破界:数字浪潮重构产销生态结构
百合干片、百合养生茶、百合面条等系列百合产品,通过湖南省山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网络店铺,走向全国各地消费者手中。
2022年,湖南省山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与石牌镇桃源村、城堡村、玉河村建立村企合作,成立了湖南山道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建设自有食品包装加工厂,构建“原料+加工+仓储+营销+农业产业孵化”一体化系统,采取“线上+线下”联动发展策略,持续拓宽销售网络、扩大市场份额。
前端聚焦生产提质,末端强化销售增效。石牌镇在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长沙市雨花区的帮助下,建成龙山县首个集加工、仓储、冷藏、包装、物流、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乡镇百合产业园,同时引进湖南省山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龙山县桂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园区,探索产销对接新模式,加快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推动百合产业从“种得好、产得优”向“品牌化、市场化”跨越升级,实现生产端与市场端的高效衔接。
如今,电商、上市药企、药房集团、制药厂、AK商超、批发零售市场等数种销售渠道,让石牌镇生产的百合从“养在深闺”变为“市场爆款”。2024年,该镇百合产业实现产值9亿元。
品牌升维:IP裂变驱动镇域经济新增长极
种植“龙山百合”、打造“百合小镇”,石牌镇目前正在积极探索从产品到IP品牌升级的关键路径。
产业IP化。该镇以“千万工程”为指引,将村庄规划、产业升级与生态保护系统推进,全力争创省级产业强镇。通过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机械化操作、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举办“百合高质量发展和产销对接大会”等系列活动,推动“龙山百合”“百合小镇”影响力持续提升。在“一村一品”策略下,坚持以百合产业为主导,同时桃兴村、桂英村等村还因地制宜发展了香菇、葡萄、腊制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构建多元产业矩阵,既强化核心IP辨识度,又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
场景IP化。围绕“相遇石牌,百年好合”主题,该镇推进基础设施与文旅场景深度融合,依托卧龙水库自然禀赋,通过升级口袋公园、亲水平台、油坊古井、红军桥等,串联产业园、卧龙陈列室、特色村落等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周末休闲首选地”“研学体验最佳地”“乡村振兴示范地”三大名片。通过“农业IP化—IP场景化—场景产业化”路径,形成“以IP聚资源、以场景促消费、以产业惠民生”的可持续增长模式,力求实现从“卖产品”到“卖品牌”“卖体验”的跨越。
从田间垄头的优选种植到舌尖风味的精深加工,从深山秘境的鲜货出山到云端市场的全域流通,从山水田园的风景塑形到“百合小镇”的品牌跃升,石牌镇以科技赋能种植、以数字重构流通、以文旅激活价值,努力将一朵百合的成长轨迹,锻造成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鲜活样本,悄然奏响了“产业强基、生态塑形、文化铸魂”的乡村振兴协奏曲。
记者手记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作为农产品的“金字招牌”,不仅承载着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更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龙山百合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百合种植面积达10万亩,百合产业成为该县特色农业产业。该县石牌镇百合种植面积3万亩,年产值达9亿元。建成了百合产业园,逐步形成深加工链条,已成为妥妥的百合种植大镇。然而,如何持续做好“特”字文章,实现百合产业的更大价值,仍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面临的一大课题。
要在精深加工上下功夫。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加工水平,开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要注重品牌建设,把品牌建设作为提升产品价值的牛鼻子来抓。在公共品牌框架下,突出“小而精”品牌,推动形成集群效应。
要重视传播渠道和效率。通过网络直播、电商平台、展会等宣传方式和推介平台,把百合的品牌价值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消费者,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和认可,从而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
要培育龙头企业。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培育一批具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发挥其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培育出适合资本市场的优质企业,更好地反哺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机制,真正实现产业富民强县。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田宏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