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珊珊
彩礼起源于古代“六礼”,它本是两姓联姻的“契约书”,也是一种承载着传统祝福的婚嫁礼仪,而如今却渐渐演变成了家庭之间攀比炫富的“计价器”。从“三转一响”到“万紫千红一片绿”,从象征诚意的礼金到掏空家底的负担,高价彩礼正在撕裂无数家庭的幸福。当婚姻被明码标价,沦为一场交易,我们不禁要问:彩礼,究竟该何去何从?
综合考量,高价彩礼的背后是多重社会因素交织的结果:快速城镇化导致结婚成本增高,尤其是房价上涨和购房成为婚姻的刚性条件;传统“嫁女如泼水”观念将彩礼视为对女方家庭的补偿;熟人社会中,彩礼金额被视作家族地位的象征……众多因素让彩礼水涨船高,渐渐失去其作为婚姻仪式的纯粹性。这样的异化提醒我们,婚姻须回归本质,彩礼须回归理性,它应始于爱,归于“礼”!
理性看待彩礼,回归其“礼”的初心,而非物质化标尺。个人需理性认知婚姻本质,独立思考婚姻价值,避免因各方压力妥协;家庭需摒弃攀比心态,基于经济能力协商彩礼金额,避免强制要求或情绪化谈判;社会需加强教育引导,树立“婚姻以感情为纽带”的观念,倡导文明婚俗;政府部门可通过倡议书、集体婚礼、普法活动等形式破除陈规陋习。多方出力,让彩礼回归其文化本源,促进婚姻幸福与社会和谐。
彩礼回归理性,本质是让婚姻回归本质。其实,物质与情感从不对立,关键要让彩礼服务于婚姻,而非主宰婚姻。真正的婚嫁之“礼”,应是携手同行的承诺,也是相濡以沫的底气。斩断物欲捆绑,让有情人敢结婚、善相守,这才是对传统最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