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刘德明 通讯员 王静 王思威
一片片忙碌的生产区域热闹非凡,奏响着前行的“奋进曲”;一项项重大建设工程,踩下了迈向健康高速发展的“加速键”;一串串亮眼的数据,铭刻着花垣县蓬勃发展的丰硕成果;一个个产业项目如同一根根坚实的桩基,支撑起花垣县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产业兴则经济兴。近年来,花垣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产业发展提质”为抓手,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新材料、新能源、新农业、新文旅“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突出“链”字 工业产业稳步推进
4月初,记者走进湖南奥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员工们精神饱满,生产、包装、设备调度等各项工序井然进行。2024年公司实现工业产值1.25亿元。面对新一年的发展,该公司总经理黄延君信心满满:“目前企业订单已排产至7月份,预计2025年产值将达到1.5亿至2.5亿元。”
2024年,花垣县锰矿山正式复工复产、锰冶炼企业全面复工复产、花垣县大脑坡铅锌矿年产396万吨采矿选矿工程,获评“2024年度优秀省重点建设项目”……一条条重大喜讯,标志着花垣矿业转型绿色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据了解,下一步花垣县将发挥工业优势,夯实“稳”的根基,深化十八洞发展集团国企的推动作用,调配资源资金,优化锰锌产业布局,引导锰锌上下游企业加强协作,加速形成“采选冶炼、精深加工、科技研发、矿渣利用”于一体的工业产业集群,力争年内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
突出“活”字 文旅产业活力迸发
蛇年春节期间,花垣县边城茶峒景区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开启了熟悉的“人从众叕”模式。刘光烈一家,是从武汉一路游玩至边城茶峒景区,一路走来,让他收获满满。“边城茶峒古色古香,角角鱼、锅巴特别好吃,景色也特别的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现在就想四处走走看看,再去领取一些纪念品带回去,下次和家人还会再过来玩。”
3月18日,十八洞景区迎来2025年春季首批研学团。来自永顺县荣众学校的600余名师生走进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春日研学之旅。
近年来,花垣县持续打造“文化+旅游+体育”“研学+非遗+旅游”“电商+便民+文化+旅游”模式,“首倡之地·世界边城”文旅品牌响亮全世界,十八洞村被联合国旅游组织评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入选全国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边城茶峒景区入选湖南等级景区人气榜前十位,双坪旅游景区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据统计,2024年花垣县接待游客522.5万人次,同比增长18%,实现旅游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25%。据了解,下一步花垣县将持续做优“首倡之地·世界边城”品牌,丰富旅游业态,加快推进十八洞景区、边城茶峒景区提质工程,启动古苗河国家湿地公园科普教育项目。
突出“富”字 农业产业持续壮大
2月28日,一场由花垣县牵头主办的“首届中国十八洞村黄金茶座谈推介会”在茶商云集的长沙高桥大市场茶叶茶具城举行。推介会现场,花垣县的十八家茶企负责人,如十八罗汉各显神通,依次介绍春茶生产加工情况和各家的产品优势。
据了解,2024年,花垣县茶叶、烟叶等特色种植规模36.69万亩,湘西黄牛、乳鸽等特色养殖规模达228万头(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0.2亿元;农业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0家,实现总产值17.5亿元。特别是面对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花垣县加速“四新”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启动设立1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在全州率先开启了“产业链+基金”招商新篇章。
花垣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把促进农民增收摆在突出位置,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851”工程,大力推动万头肉牛产业园、乳鸽全产业链、十八洞土鸡全产业链等特色产业发展,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发展的鼓点催人奋进,花垣县将严格按照州委、州政府“三项工作”要求,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持续做强产业存量、做优产业增量、做大产业总量、做高产业质量,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